
新余市正式加入中國卒中急救地圖醫院體系

全球贛商網訊(江長久、記者謝奀國)7月15日上午,記者從新余市相關新聞發布會上獲悉,2020年10月份,新余市人民醫院作為卒中地圖管理單位牽頭,向國家衛生健康委腦卒中防治工程委員會申請建設新余市卒中急救地圖并通過了審核和批準,目前,新余市人民醫院,新鋼中心醫院、分宜縣人民醫院符合地圖參與醫院標準。共同組建新余市卒中急救地圖救治聯盟,正式加入中國卒中急救地圖醫院體系。
據悉,腦卒中,俗稱“中風”,是一種急性腦血管病,是我國成年人群致死、致殘的首位原因,具有發病率高、復發率高、死亡率高、致殘率高、經濟負擔高的特點,我國腦卒中發病率在過去30年里呈現不斷上升的趨勢,且最近幾年呈現爆發式的增長,2013年中國國家卒中篩查數據分析結果顯示:我國40-70歲人群首次卒中發病率由2002年的189/10萬上升到2013的379/10萬,平均每年增長8.3%,數劇觸目驚心。如果搶救不及時,要么致殘、要么致死。在生命與死神的爭奪戰中,中風患者的救援每延遲1分鐘,就有190萬個腦細胞死亡,且致殘、致死風險增加。數據顯示:每年我國大約有200萬中風患者死亡,且呈現年輕化趨勢。對中風患者來說,時間就是生命,時間就是大腦,我國的中風發病率、致殘率、和死亡率均居世界第一,但中風患者僅有5%得到了及時規范的治療。目前,溶栓是缺血性中風最有效的藥物治療方法,它能再次打通已阻塞的血管,可效果好壞與時間密切相關,必須快!如果能趕在中風后3∽4.5小時的時間窗之內完成溶栓、6小時之內完成取栓,將大大降低中風的致殘率、致死率;一旦錯過時間窗,將帶來致殘甚至致死悲劇。因此卒中得到有效救治時間越短,發生致殘,致死的機率就越少。
卒中急救地圖則是構建市民、“120”急救系統、有腦卒中救治能力的醫院三方緊密高效的銜接網絡,可幫助卒中患者院前急救擇院提供精準導航。市民可以通過地圖了解本地區“一小時”黃金救治圈內有急性腦卒中救治能力的醫院,并及時與醫院和“120”溝通,120急救系統在充分了解患者病情后,在尊重患者及家屬意見的前提下,將患者轉運到有救治條件具有資質的醫院,醫院接到卒中急救地圖的預警迅速啟動綠色通道,開展多學科的合作,進行卒中急性期救治,這樣能最大限度地贏得搶救時間,保證搶救質量,是急性期腦卒中快速、高效的救治模式。建設卒中急救地圖的目的是讓卒中患者得到快速、及時、有效的救治,并指導上下級卒中中心的轉診分診聯動,從而提高新余市的卒中救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