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余市全域打造新時代基層商會“新余樣板”
近年來,新余市堅持黨建引領、守正創新,從試點示范、總結推廣、創建提質、服務發展、擔當作為五個方面,精準落子,探索出全域打造新時代基層“黨建+商會”建設“新余樣板”,為推動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發揮重要作用。
典型引路作示范
2012年底,水北鎮黨委先行試點,在全省成立首個市直屬鄉鎮商會——水北商會,同步建立商會黨委,“黨建+商會”模式由此開啟。商會建立15個聯絡處和5個行業黨支部,構建“黨委領導支部、支部聯系行業、黨員帶動會員”的運行機制。通過黨建引領,水北商會擁有會員340多家,總資產達200多億元,年創利稅5億多元。商會秉承“不做好事不好意思、做點好事不夠意思、多做好事才有意思”的民本理念,引導會員參與脫貧攻堅、創辦頤養、助學建校等光彩事業,累計捐資達1.9億元,先后獲得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全國商會黨建工作示范單位100強等榮譽,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商會建設“水北經驗”。市委書記、市長帶頭深入商會調研指導,推動商會建設成為各級黨委政府的“一把手”工程,商會建設從“被動推”變為“主動推”。
比學趕超全鋪開
新余市實施“商會啟航”行動,以點帶面鋪開水北商會經驗做法,全市各地區、各行業推動商會建設“比學趕超”。由新余市委統戰部規劃引領、市工商聯業務指導、各縣區具體操作,按照“五有四好”的標準建設。鄉鎮黨委將本土民營企業家組織起來,對商會帶頭人,嚴把政治關、能力關、素質關、責任關。同時,新余市異地商會、外埠商會、行業商會、園區商會競相發展,全市共成立各類商(協)會70多家,匯聚民營企業1萬余家。
全面規范促提質
新余市實施“四好”商會示范市創建計劃,強化黨建引領,推進黨組織和商會同步組建,市委下派黨建工作指導員,創建初期由鄉鎮黨委書記擔任商會黨組織書記,在商會成立工青婦等組織。全市建立民營企業黨組織300個,民營企業黨組織“三化”建設達標率100%,黨建帶會建融合發展實現“雙贏”。同時,規范創建標準,編印《商會建設工作指南》,制定《市直屬商會考評管理辦法》,細化創建標準,加強分類指導。
親清有度優環境
新余市著力搭建服務平臺,引導商會及會員企業與政府、金融、法律等部門親密對接。搭建“仙女湖夜話”政企溝通平臺,2021年舉辦“夜話”活動350多場,為1320多家企業解決問題2470余個,搭建銀企對接平臺,去年全市15家銀行為民營企業完成直接融資42.18億元,辦理延期還本付息27.75億元,“政務大數據+普惠金融”項目授信12億元。搭建非公維權服務平臺,設立50多個商協會維權服務點、600個營商環境監測點以及法律服務工作站、人民調解委員會。出臺促進民營經濟發展30條、支持鋰電產業30條、人才政策30條等重大舉措,推動了贛鋒鋰業、沃格光電等民營企業的跨越發展。服務大局有作為新余市積極引導商會參與“渝郎回鄉”“三請三回”等經濟工作,以商招商吸引渝郎返鄉。引導商會積極參與“千企幫千村”“萬企興萬村”等行動,發展鄉村產業,投入頤養之家、捐資建校等幫扶資金6.8億元,幫扶困難群眾3650多戶,培訓農村致富帶頭人600多名。引導商會參與鄉村社會治理,協調矛盾糾紛,推進“保家行動”“拆三房建三園”等中心工作。在抗疫期間,各商會及會員企業捐款捐物3328萬元,建立口罩、防護服等生產線。通過探索努力,每到傳統節日,不需要黨委政府動員,只要工商聯引導,各級商協會都會自發走訪頤養之家、福利院、鄉村學校和失獨家庭等。2021年累計捐資捐物2200多萬元,覆蓋全市790多個頤養之家,惠及頤養老人11000人,新鄉賢文化在渝鈐大地蔚然成風,達到“民得實惠、黨得民心、商得美譽”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