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您當前的位置 : 全球贛商網 > 新余頻道 > 鄉村振興

      渝水區人和鄉武郎村:繪就鄉村振興美麗畫卷

      2022-09-15來源:全球贛商網編輯:漆玉梅作者:張穎 胡武鳴 漆玉梅

        近年來,渝水區人和鄉武郎村堅持黨建引領鄉村振興,特色產業加快發展、環境面貌持續改善、社會治理不斷加強,一幅鄉村振興的美麗畫卷正徐徐展開。

        抓黨建引領,筑牢“戰斗堡壘”

        作為“十四五”省級重點幫扶村,該村高度重視鄉村振興工作,積極發揮黨建引領作用,夯實戰斗堡壘。建立“村書記、駐村第一書記總抓,鄉村振興信息員和專干具體負責,村干部包村小組、黨員和脫貧戶共同參與”的長效機制。定期開展防止返貧監測與幫扶工作的摸排與研判,實行線上實時比對監測、線下每周實地摸排,通過核實、研判、處置等程序,一旦發現符合監測條件人員,及時上報,實現早發現、早干預、早幫扶,并及時進行動態調整。

        抓特色產業,打造“助推器”

        該村因地制宜,大力發展特色產業。近年來打造了蔬菜種植、瓜蔞種植等產業基地,其中,瓜蔞基地共流轉土地117畝,52戶農戶和12戶脫貧戶通過土地流轉、務工、資金入股等形式參與利益聯結,實現每年戶均增收2000元以上。瓜蔞基地建立“土地流轉、就業務工、自籌入股、小額信貸投資入股”等“1+N”利益聯結方式,帶動武郎村17戶脫貧戶和村集體穩定增收。大棚蔬菜基地共流轉土地36畝。該村通過發展特色產業,壯大了村集體經濟,增加了農民收入,以產業振興推動鄉村振興。2021年,武郎村村集體收入達14.4萬元。同時,該村依托產業基地,持續抓好穩崗就業。該村每周開展就業務工信息摸底和動態監測,確保外出脫貧勞動力穩定就業。2021年,該村共有脫貧勞動力14人,其中弱勞動能力9人,通過開發村級公益性崗位、光伏扶貧專崗、推薦到瓜蔞基地、蔬菜基地務工等形式,實現全村脫貧勞動力和監測戶勞動力100%就業。

        抓環境整治,按下“美顏鍵”

        該村不斷抓好村莊基礎設施建設和環境衛生整治,推動環境面貌煥然一新。向上級爭取鄉村振興銜接資金58萬元開展武郎村和南嶺村新建道路、路燈等公共基礎設施項目建設;爭取新農村建設項目資金20萬元修建文化廣場,爭取19萬元水庫移民項目資金修建人花線至牛古塘灌渠,爭取13萬元水庫移民項目資金安裝路燈。建設標準籃球場1個。深入推進“廁所革命”,建有水沖式公廁6個,戶廁401個,普及率達96.62%。全面推行雞鴨圈養,由村委統一購買鐵絲網,免費發給村民,因地制宜建設圈養點,變散養為圈養,變“污點”為“景點”。一個個實實在在的惠民工程,提升了人居環境,改善了村莊面貌,不斷提升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和安全感。

        抓基層治理,激發“新活力”

        該村堅持黨建引領,搭建平臺,創新載體,不斷提升基層社會治理水平。通過建設曉康驛站,探索正負面清單及積分結果賦能等運行機制,通過積分制、數字化來推動鄉風文明建設,全面激發廣大農戶參與鄉村振興的內生動力,“小積分”撬動“大治理”。建成頤養之家1個,為70歲以上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服務,共吸納老人就餐25人,讓老人在家門口老有所養、老有所樂。

      備案號:贛ICP備15000060號-1 江西日報社全球贛商網版權所有,未經允許不得復制或鏡像
      高清无码一区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