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映路上十二載

萬載縣文化下鄉數量圖送戲下鄉送電影下鄉
本報記者朱兆愷
9月20日,隨著夜幕落下,萬載縣茭湖鄉槽頭村新時代文明實踐廣場逐漸熱鬧了起來。此前,鄉村電影放映員胡克豐已在廣場上掛好了銀幕,調試好了放映機,又在放映機后面整齊地擺好塑料凳,等待村民們吃過晚飯后前來觀看電影。
胡克豐原來是茭湖鄉上峰村的村干部,卸任后聽說縣里要招募志愿者送電影下鄉,就主動報了名。從2010年開始,胡克豐當起了公益電影放映員。因為住在茭湖鄉,縣里讓他負責茭湖及周邊幾個鄉鎮的電影放映工作。
茭湖鄉和附近的仙源鄉、高村鎮都是典型的山區鄉鎮,交通不便、路陡崎嶇。剛開始當放映員時,胡克豐的交通工具是自己的摩托車,經常拖著50多公斤重的設備,在這些鄉村來回穿梭。在他的放映線路中,最遠到了高村鎮西坑村,55公里的山路開車至少需要兩個小時。
“那時路不好走,石子路多,輪胎磨損很嚴重,兩三個月就要更換一次!焙素S回憶說,“以前,村里沒有路燈,到了晚上,村民們要打著手電筒來看電影。那時村民娛樂活動很少,能看上一場電影對他們來說是件特別高興的事!
成為公益電影放映員以來,胡克豐每個月至少要放映30場電影,每次到村里放電影,一般都是連續放兩場,有時候應村民要求會多放幾場。因此,胡克豐經常是下午3時左右出發,放映結束回到家時已是凌晨。就這樣,十二年如一日,從摩托車到汽車,胡克豐跑遍了周邊42個村莊、15所學校、4個敬老院,在鄉村播放電影超過4000場,極大地豐富了村民的文化活動,點亮了鄉村夜生活。
近年來,萬載縣持續構建城鄉一體化交通路網體系,建設了宜萬快速通道、G220萬載繞城段公路,新改建農村公路1455公里,行政村道路硬化率達100%。農村人居環境顯著改善,村莊基礎設施逐步完善,村容村貌大幅提升。
“這十年變化真的太大了,路修得越來越好走,有的村安裝了路燈,還修建了小廣場,村民晚上可以出來散步、跳廣場舞,精神文化生活越來越豐富!焙素S說。